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半岛这个新兴的高端影像设备赛道已有国产做到行业第一!

  半岛移动平台C臂作为“外科手术的眼睛”,在临床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为骨科内固定手术、关节置换手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等手术提供精准的术前定位、术中透视观察、术后恢复查看等功能,因而在院内较为常见。将现有的保有量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手术室都能分到一台。

  但在过去30年,全球C臂机市场被GPS等影像巨头牢牢把控。这些企业凭借先发技术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构建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国产厂商在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和临床认可度上长期处于追赶状态,突围之路举步维艰。

  微创外科、精准骨科等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使得临床对术中三维成像、低辐射剂量、智能导航等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对图像的维度、质量要求更高,已脱离了传统二维C臂机的能力范畴,因而亟须一场成像革命打破瓶颈。

  部分国内厂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凭借三维C臂机抓住了设备更新迭代的窗口期。短短十年间,一影医疗、普爱医疗、佗道医疗、卓昕医疗、万相科技、歌锐科技等一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他们不仅掌握了锥形束 CT 重建算法、动态平板探测等核心技术,还能独立生产覆盖从基层诊所到三甲医院复杂术式的全系列 C 臂机型。

  如今,他们撕开的口子已逐渐成型。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2023年上半年一影医疗、普爱医疗的中标数量占总销售数量比(包含传统C臂机和三维C臂机)分别为1.6%、1.3%,在三维C臂机领域已经拿下中国市场前二位置,改写了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根据2025年上半年招投标相关数据,一影医疗已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三维C臂机市占率第一。

  所谓三维C臂机,是指采用锥形束 CT(CBCT)成像技术,C 臂带动 X 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围绕人体做旋转运动。旋转过程中,探测器将从多个角度采集 X 射线穿过人体后的投影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人体不同层面和角度的信息,并借助计算机利用特定的算法,对采集到的大量投影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

  相较于只能提供二维平面图像的传统C臂机,三维C臂机可生成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断层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能360°全方位展示手术部位,让医生更直观地分析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立体空间关系。

  成像速度方面,传统C臂机要获得多角度信息多次移动C臂机,不断调整角度拍摄,整体耗时较长,而部分三维C臂机可在一分钟内完成术中三维扫描。其中,以一影医疗、佗道医疗为代表的部分三维C臂机,已实现30秒内完成三维图像采集、兼容适配主流导航/机器人实现自主注册配准等功能,能为手术节约大量时间。

  此外,三维C臂机通常配备大尺寸动态平板探测器,如佗道医疗IC100采用30cm×30cm的动态平板探测器,可输出高分辨率图像,清晰显示植入物的位置和轮廓。同时,部分三维C臂机具备等中心扫描技术,能避免C臂机架运动产生伪影,进一步提升图像清晰度。

  辐射剂量是如今的患者们较为关心的话题.传统C臂机虽然单次曝光剂量低,手术中却时常需要多次曝光;三维C臂机单次扫描剂量高于单张二维图像,但只需一次曝光即能获取完整影像。在复杂手术中,三维C臂机的总辐射剂量大概率小于传统C臂机,医生和患者接受辐射的次数显著减少。

  总的来说,在C臂机这个细分赛道,三维设备能在三维重建、手术路径规划半岛、赋能实时导航、精准定位病灶、手术效果评估等功能实现升级,全方位替代传统C臂机。且当手术导航/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落地医院,三维影像之于临床的价值,也会随之日益凸显。

  不过,三维C臂机在传统C臂机基础上广拓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价格的飞涨。据佗道医疗透露,西门子、奇目成像等进口三维C臂机的价格大致在300万-600万元左右,国产品牌的价格也在200万-300万元这一区间。

  相较于传统C臂机百万以内的价格,三维C臂机在价格方面的劣势一定程度阻碍了其市场渗透。在萧条的经济下,并非每一家医疗机构能都负担相对昂贵的新式C臂机。

  尽管单价不占优,但三维C臂机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抢夺传统C臂机握有的市场。

  一影医疗给出的数据显示,传统二维C臂机目前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年销量约3000-4000台。三维C臂机虽仅拿下5%的市场,但增速明显,年增长率在15%~20%,远高于二维的年增速5%~8%。

  具体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二维移动式C臂市场规模及其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市场规模较2023年同期比下降36.27%,占比减少23.54%。而三维C臂机的市场规模及其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市场规模较23年同期同比增长36%,销量(台数)占比同比增长50%。

  现阶段下半岛,医疗机构配置三维C臂机的动机可分为两类:一是正常的设备换代,属于存量市场,医疗已经购置过C臂机,自然更新更优质的成像设备。二是与手术机器人契合,绝大部分属于增量市场,实现术式或适应症上的创新,提升医院竞争力。

  佗道医疗告诉动脉网,现阶段医疗机构的正常设备更新构成了三维C臂机的绝大多数销量。三维C臂机在成像质量、成像速度、成像范围等方面拥有传统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半岛,从二维到三维的迭代不可逆转。

  短期之内,三维C臂机的渗透速度有限,但当上一批二维C臂机悉数退役时,三维C臂机将逐步占领市场。

  手术机器人带来的增量市场虽小但未来可期。一影医疗认为:正如GPS导航之于自动驾驶,术中影像相当手术导航/机器人的“眼睛”,尤其是在精准医学时代,术中影像设备已从单纯的成像逐渐演变为“数据中枢”,在提供立体解剖结构的同时,兼具了对影像数据的深层次处理。

  佗道医疗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三维影像设备与骨科手术机器人协同应用的企业,同样认可手术机器人协同C臂机后爆发出的庞大临床价值。如今佗道医学已在骨科、腔镜两个场景建成完整产品矩阵,建立技术壁垒。

  不过,不同硬件间的适配不是一件容易事。一影医疗等国产后入局的公司推出RoboLINK协议,看重的正是三维C臂机与手术机器人协同的趋势;佗道医疗也在三维C臂机上市后自研腔镜手术机器人,迂回驶入手术机器人市场。

  竞争力方面,随着混合手术室的普及,跨国企业们已有不少实现了三维C臂机与机器人系统、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美敦力的O-Arm与Mazor脊柱机器人协同作业。

  譬如,佗道医学有望凭借深度学习领域的产业优势,将三维图像去噪、自动解剖识别功能等功能融入设备之中,在设备数智化方面建立独特优势。

  一影医疗新上市的CBCT设备创新推出5秒快扫模式,大幅提升临床效率;同时持续迭代三维螺钉识别、三维延长线精准定位、二维&三维图像拼接以及FirstGUIDE引导等创新技术,优化临床效率半岛,构建以三维影像为基础的数字手术方案。

  未来,手术机器人带来的增量市场或能比肩存量市场,成为支撑三维C臂机落地的最大推力。

  根据2024年度及2025上半年招投标数据显示,三维C臂设备单独招标数量(不含导航/机器人配套招标)亦成快速增长态势,印证了三维高清成像技术正加速渗透临床应用。随着微创手术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维影像技术凭借多方面优势,已成为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效率的核心工具之一。这一技术从“创新选项”到“标准配置”的升级路径,充分体现了行业对三维影像临床价值的普遍认可半岛,势必将进一步重塑外科手术新范式。

  上述两大要素驱动之下,高端、三甲示范型医院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三维C臂机配套,用以解决复杂手术中的对术中成像、可视化数字化问题。

  而对于地市级医院、对复杂手术专长未形成自身明显优势的医院而言,对三维C臂机的采购持保留意见,会在性价比、政策驱动以及数字化手术发展普及程度多方面综合考虑后,再选择合适区间的品牌和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开始的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以旧换新与省市卫健委集中采购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三维C臂机的普及。

  毕竟,在部分省市的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以旧换新中,百万级的C臂机已被压到了不到20万,必定会因以价换量占据部分可能存在换代需求的市场。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3-5年将是三维C臂机初创企业们遭遇的关键节点,游离于集采之外意味着他们保留着盈利的空间,进而积累的利润,将成为他们赶超MNC的核心力量。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